vscode
VSCode
特意去维基百科上查了下,vscode诞生于2015年4月29日,距今七年了。我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?如果说第一次的话,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了,也许是17年,也许是18年。
历程
如果说有一款编辑器可以一统天下的话,我觉得非VSCode莫属了,作为一款跨平台带编辑器,却不止步于编辑器。以前挺讨厌微软这家公司的,大抵是觉得太封闭了,不是很喜欢,近些年微软似乎变了性子,变得热衷于开源了。
第一次见到VSCode的时候,觉得很符合我的审美,它的拆分模式很棒,当时我的觉得很是新奇,你可以任意拆分,我很喜欢这种风格。那个时候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更新,这让我感到很烦,就像是Potplayer一样,太频繁了,作为一个工具,我希望它足够安静。那个时候对VSCode并不熟悉,当然,直到现在也不算熟悉。
当时在VSCode上用了一段时间后,就想着拿它做Python的IDE,这也为我后面第一次抛弃VSCode埋下了伏笔。
那时候,装上Python的插件,然后在网上查了半天怎么配置,大概是折磨了很久,最后才把Python开发环境准备完毕,可以开始愉快的敲代码了。起初的时候自动提示的插件还不错,不过随着我对Python用的越来越多,自动提示的插件偶尔失灵,导致有的时候感到很烦躁。当你敲代码正尽性的时候,发现某个方法不自动提示了,速度一下子掉下来的那种感觉就很不爽。后来积怨越来越多,难用,成了我对VSCode的印象,尤其是当我从VSCode + Python 转到 Pycharm的时候。
至今我依旧坚定的认为,Pycharm真的是一款用了就再也回不去的Python开发工具。我虽然很喜欢VSCode那种轻快的感觉,不像那些笨重的IDE一样,需要等半分钟启动时间,可以在几秒内启动完毕,但是VSCode+Python插件的编程体验确实比Pycharm要差很多。在正常情况下我仍然喜欢Pycharm,但是偶尔只是看看代码,稍微改些东西的时候,VSCode倒也还算用的顺手。
大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其中有朋友告诉我在命令行模式下直接敲code就会打开VSCode,我试了试觉得不错,后面一直把VSCode作为文本阅读器,看各种类型的文件,如html,xml,js,txt,json,等等。是的,我把它当作了文本编辑器,而不是IDE。它足够轻量,我也认识到,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。我一直很不喜欢那些说给VSCode装插件让它变成Java,C,Python,JS等IDE的观点。明明有更好的选择,为什么你要用VSCode给自己找不痛快呢?人生苦短,如果折腾是你的乐趣,我无话可说。
经历了把VSCode做IDE的失望之后,朋友安慰我说,它本来就只是一个编辑器,你却非要将它作为IDE,是你期待太高了。当我把VSCode作为编辑器后,看它也顺眼了很多。便捷,简明,易用,丰富,大抵是我用过最好的编辑器了吧。顺便吐槽下Notepad++的颜值,太老土了。不过有一说一,Notepad++极快的响应速度,强大的文本编辑功能,的确是很棒的产品,可惜它摆在了审美不在我的点上。就我个人而言,想要快速打开文本就用微软自带的notepad,想要体验就用VSCode,这两个覆盖了我大部分的需求。
第二次重新热爱VSCode是在遇见了远程连接插件的时候。当我将VSCode与我在腾讯云买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,我才意识到,这才是我一直追求的啊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远程连接这个功能的优秀,当跨平台加上远程连接,便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从这开始,我将本地的很多东西都丢到了我的Linux服务器上,仅仅通过一个VSCode,我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,使得生产和开发都在Linux上完成。对于很多研发的人来说,这个意义不言而喻。对我而言,它让我将娱乐和工作可以分开来,在我的Windows上将只存在娱乐相关的文件,所有工作相关的东西都丢到了服务器上,然后每年老实给腾讯交几百块钱的服务器费用,为腾讯这座巍峨大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。通过SSH在Linux服务器上使用code+文件名,摆脱Vim的低效模式,直接编辑文本的时候,我就知道,我的选择很对。
终章
虽然至今仍然对VSCode的功能不尽了解,但是就像Word,Excel,PPT这类工具一样,这并不影响我的体验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用到十分之一的功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,希望VSCode有更好的发展与未来,希望它作为一款文本编辑器可以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做一个优秀的工具,一直一直优秀下去。